县域医共体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图文)

   综合服务方案     2019-06-09     1689    0    
核心提示:医共体是以解决城乡居民(包括职工,下同)看病贵、看病难和少生病、晚生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市场机制和“四一三”健康保险理论,建立“集四种机制于一身”的医共体。这四种机制是:
医共体建设工作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载体,以紧密型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办医职能,从而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

 
什么是医共体(即医院集团)?
医共体是以解决城乡居民(包括职工,下同)看病贵、看病难和少生病、晚生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运用市场机制和“四一三”健康保险理论,建立“集四种机制于一身”的医共体。这四种机制是:
 
1、让众多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与大医院成为“一家人”(即建立非行政化、非垄断的紧密型综合性医共体)缓解居民看病难的机制;
2、让医共体自己“点菜”自己“埋单”(即采用允许参保人有选择医共体签约自由的门诊和住院医保按人头付费)缓解居民看病贵的机制;
3、让医共体的防病与治病融为一体(即把预防保健纳入保险范畴,并将参保人的防病与治病费用打包后一道实行按人头付费),让更多的居民不生病、少生病和晚生病的机制;
4、让医共体不仅乐于而且善于成本与质量控制(即不仅重视而且懂得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和应用现代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医共体在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健康保险服务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健康、快速发展的机制。


图片5.png
 
医共体怎么建?
在“医共体”建设中,将信息化作为建设重点和亮点,努力打造更便民、更接地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健康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强化建设市域卫生专网、远程诊疗网络、各类智慧应用等,构建线上、线下闭环服务,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互联网+医共体”的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医共体”远程诊疗 打破就医空间限制
“医共体”建设要切中百姓需求的痛点、难点。据统计,现有的远程诊疗主要以远程会诊为主,而且是以“医共体”内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专家提出预约申请为主。而今后,远程诊疗模式将不再如此单一,将涉及远程普通门诊、远程会诊、远程查房、线上名医工作室等多种形式,还会增加医共体内部的远程诊疗频次。
 
“医共体”内专科团队进行固定排班,值守远程普通门诊,接受患者线上就医。远程会诊则将由各医疗集团牵头医院转诊办公室安排专家医生接受定期会诊预约。远程查房主要由市级医院专家面向基层医院开展网络教学查房。线上名医工作室则由市级医院专家所在团队面向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医疗帮扶。

远程会诊平台基本功能包括:
①会诊接收应用:支持区域远程医疗中心接收来自乡镇卫生院的远程会诊申请, 并自动将申请请求发送给相关的医生。
②病例调阅:支持会诊中心医生对乡镇卫生院上传的患者病例进行调阅。
③影像调阅和分析:支持对会诊病例原始影像进行浏览,涵盖常见放射医学影像类型。
④心电调阅和分析:支持心电图的检索和显示,包括获取心电清单、获取显示心电 文档。支持心电影像后处理,对心电图放大、测量、分析,查看心电轴,心电图形对比功能。
⑤检验报告调阅:支持会诊中心检验学专家对基层项检验报告及检测结果作全面综 合的分析和指导。
⑥远程门诊排班应用:支持制定、修改远程门诊专家排班表,远程门诊排班信息发布和停诊信息发布、提醒。
⑦会诊咨询报告:会诊中心医生可以在远程会诊客户端根据患者影像进行报告书写。
⑧统计查询:支持对会诊中心会诊业务量、会诊类型、业务类型(放射、心电、 检验等)、会诊疾病类型、按时间段详细会诊数据趋势,转入会诊中心数据分析,支持会诊中心专家对会诊信息和会诊病例查询。
 
“医共体”健康大数据平台 让百姓就医“少跑腿”
远程诊疗是一种就医形式,也是建立在医疗资源共享基础上的一种服务延伸。很难想象如果参与远程诊疗的专家没有患者的基础检查报告或者影像资料该怎么开展诊疗服务。事实上,“医共体”的意义在于一个“共”字。就是要实现健康大数据的“加速跑”,从此百姓就医“少跑腿”。也就是说,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百姓的健康数据能够让全市的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百姓等多方实现共享。
 
健康档案共享调阅是基于区域卫生信息资源中心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通过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业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整合和利用,实现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横向、纵向的检验、检查结果的互认互通,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及居民健康档案的共享, 必须严格按照原卫生部《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电子病历基本规范(试行)》等有关要求共享。
 
应用场景
健康档案共享调阅主要是指卫生业务人员在日常卫生服务活动过程中,通过平台获取居民既往相关就诊和健康信息,从而提高其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的质量。共享调阅的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健康档案数据。具体应用场景举例如下:
 
场景一:居民到医院就诊时,临床医生对居民病情有所疑问时,可调用居民的完整健康档案信息辅助诊疗。
场景二:社区全科医生在为居民进行卫生服务时,可调阅当前居民的完整健康档案信息。
场景三:公卫条线业务人员在开展公卫业务时(如发生突发应急事件时)可调阅当前居民的完整健康档案信息。
场景四:在双向转诊过程中,接收医院可以调阅患者临床诊疗信息,从而及早做好救治准备。
 
设计思路
健康档案共享调阅有两种方式实现,一是通过基于“健康档案(EHR)浏览器”来实现,另一是通过XX县智慧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调阅服务实现。
 
信息调阅服务主要针对接入的医疗卫生机构具有自己的调阅需求和开发能力,通过将县智慧健康信息平台的信息调阅服务嵌入至本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如对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将提供IE控件的接口方式。医生工作站发起调阅请求,中心端将以网页形式传递给医生工作站;调阅数据的接口是代表患者身份的数据和调阅的时间段。中心端将查询到的内容以网页形式传递给医生工作站,其中卫生信息详尽程度和展示方式由中心端决定。
 
EHR浏览器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环境,在该环境下被授权的卫生专业人员可以方便地访问区域健康档案中保存的客户相关数据,可以了解居民健康状况的全景视图。同时,根据被授权用户的角色以及业务需要,允许每个医生有自己独特的浏览和显示格式,从而提供特定的或个性化的展示视图。例如,对于卫生管理者,提供综合的数据分析展示视图,供管理者调阅决策信息;对于临床医生能够按照科室视图浏览患者,或者按照疾病类别视图进行浏览。区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所共享的患者健康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诊疗专项档案(就诊记录、医嘱、实验室检验、影像图像及报告、住院病案、出院小结)、公共卫生档案(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等。
 
微信服务平台、移动支付 实现排队“零等待”
行心微信服务平台是一款基于“健康云”服务概念的健康管理应用软件,软件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居民健康自我管理体系与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采用基于移动终端技术的智能手机、 平板电脑等设备和网络化、远程化的技术手段,为城乡居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远程健康管理信息化服务。实现“自我管理、在线指导、远程关注、提醒干预”的整体服务流程,同时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对接,构建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
 

选择医共体医院  
 

完善个人信息   
 
对于医院而言,微信服务平台减少挂号和收费窗口的建设及人员投入,降低成本;支持多种结算方式和各地医保接口,提高医院电子结算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规范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促进分级诊疗推行。
 
对于医护人员而言,通过微信服务平台随时随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平台的推广和患者的评价,提高医生的知名度和患者认可度;可以与其他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专业的治疗方案,提升自我诊疗能力。
 
对于患者而言,通过微信服务平台可随时随地与医生在线咨询交流,解决患者的就医疑惑;轻松便捷的预约挂号,避免盲目就医;移动支付,实现排队“零等待”;及时查阅最新医嘱、医疗资讯、检验报告、用药提醒,减少医患双方医疗信息的不对称。

--结束END--

有问题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3107232748@qq.com    QQ/3107232748

本文标题: 县域医共体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图文)

本文链接: https://518doc.fangan100.com/fangan/1018.html (转载时请保留)

阅读更多
 
标签: 医共体
觉得有帮助,鼓励TA抓紧创作!
赞赏

 
 
加入方案圈子
扫管理员微信号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