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互联网+品牌农业”实施方案

   综合服务方案     2019-04-17     848    0    
核心提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章 互联网农业发展环境 
一、 互联网农业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为农业现代化积聚了丰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然而,千百年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从业人员数仍然占我国农业人数80%以上,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在此背景下,农业产出将从‚强调数量、解决温饱‛向‚强调质量、满足品位‛转型。目前互联网迅猛发展,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就在各界都在热议‚互联网+‛的同时,今年6月在食品安全周到来的背景下,‚互联网+农业‛成为率先示范的行业,‚互联网+农业‛正在改造农业领域的上中下游的产业,已经深入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农资电商、农村互联网金融、农业信息化领域,都有‚互联网+‛的身影。 
    
二、 互联网农业发展优势 
(1)‚互联网+‛开创了大众参与的‚众筹‛模式,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影响深远。
一方面,‚互联网+‛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组织化程度、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正成为打破小农经济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枷锁的利器;另一方面,‚互联网+‛通过便利化、实时化、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为农地确权、农技推广、农村金融、农村管理等提供精确、动态、科学的全方位信息服务,正成为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互联网+农业‛是一种革命性的产业模式创新,必将开启我国小农经济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2)‚互联网+‛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智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和精准管理,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农业从业者的服务更有针对性、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更加科学化,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方向。‚互联网+‛集成智能农业技术体系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助力智能农业和农村信息服务大提升。 
 
(3)‚互联网+‛助力国内外两个市场与两种资源大统筹。 ‚互联网+‛基于开放数据、开放接口和开放平台,构建了一种‚生态协同式‛的产业创新,对于消除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所面临的国内外双重压力,统筹我国农产品国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提供了一整套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4)‚互联网+‛助力农业农村‚六次产业‛大融合。 ‚互联网+‛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途径吸纳通信运营商以及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合作,帮助企业开发农村市场。其次提供技术保障。鼓励科研院所、技术服务机构和农业电子商业协会开展针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普及和推广,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咨询培训等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再次,正确引导舆论。 
  
(四)、 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体系,就是要改变传统物流分散的状态,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农产品物流实行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建立跨地区物流配送组织和载体,即配送中心,连接生产和销售。其次建立地区内、城区内配送网络。地区内、市内的配送网络是单层次的平面网络,在城区内,由配送中心完成采购订货、验收入库、储存保管、分拣、加工、补货、配货、配装等一系列的配送活动,为农产品销售提供支持。再次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在连接城乡市场中的作用。大力发展冷链运输,使一些易腐烂的农产品得到保鲜。 
   
(五)、 选择适合的电子商务切入模式 
根据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应本地区发展的农业电子商务切入模式。经济发达地区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接洽、合同和货款支付的电子化交易,除物流之外,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在网上进行,以真正体现电子商务的优势。不发达地区可以采用通过农业信息网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网上发布供销信息,网下完成交易的初级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完善C2B、O2O电商模式。 
   
(六)、 开展农业信息化知识培训,大力培养信息人才 
采取各种措施培养新一代‚电农‛。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出发,制定详细的规划,采取具体措施,有步骤、分阶段,踏踏实实地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教育农民使用和掌握检索网络信息和网上交易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农民的信息素质和技术水平,改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的社会基础。 
   
(七)、 农产品的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商品的品牌化和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信息分类标准体系。今后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名牌战略,加快实施农产品包装化、商标化销售策略。另一方面,政府或行业协调机构应该尽快制定并出台我市农产品标准体系。 
   
第三章 保障措施及实施政策 
一、 提升协调推进能力 
以农业局为主,成立潍坊市‚互联网+品牌农业‛实施推进小组作为潍坊市政府的常设机构,形成‚互联网+品牌农业‛重大项目及时研究和决策机制,强化统筹协调解决重大建设项目的决策、规划和建设能力;完善涉及品牌农业发展的各个部门和合作社、农户的协同推进制度,加强相互间政策、措施协调,形成‚互联网+品牌农业‛发展中政府推进合理和产生实效的运作能力。 
    
二、 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突出重点、统筹协同,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互联网十农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农业新型主体的需求,加强互联网应用培训,支持互联网创业。 
   
三、 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 顶层设计,尽快制定我市“互联网+农业”发展战略 
我市应明确‚互联网+农业‛发展的战略地位,尽快开展针对‚互联网+农业‛的战略性研究。从全市层面,搞好‚互联网+农业‛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互联网+农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互联网+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防止信息孤岛,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共同开发与利用,制定‚互联网+农业‛技术发展路线图,实现基础领域和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推进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创新;加强‚互联网+农业‛立法,推动农业数据开放、人才培养等,为‚互联网+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 优先布局,推动落实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借助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方案,加快推进落实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宽带村村通问题,加快推广适合农民特征的低成本智能终端,加强各类涉农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完善农村信息化业务平台和服务中心,提高综合网络信息服务水平;同时建立潍坊市农业大数据研究与应用中心,覆盖农业大数据采集、加工、存储、处理、分析等全信息链,推广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 
   
 四、 培育引进高端人才 
加快实施‚互联网+‛助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行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构建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虚拟网络教学环境,大力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推动智慧农民云平台建设,研发基于智能终端的在线课堂、互动课堂、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移动化、智能化。 
    
五、 保障信息落地 
服务个性化定制,信息多渠道送达。建立了统一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立市级指挥中心,区市建立分指挥中心,建立由专家组成农业咨询团,成立了专门农技人员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作为后勤保障。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及庞大数据的分析处理优势,在为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上进行了探索。建设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并开发‚农户空间‛应用,根据农户生产档案,提供全方位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方案,通过电脑、手机短信等实现‚精准到户。

--结束END--

有问题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3107232748@qq.com    QQ/3107232748

本文标题: 智慧农业:“互联网+品牌农业”实施方案

本文链接: https://518doc.fangan100.com/fangan/456.html (转载时请保留)

阅读更多
 
觉得有帮助,鼓励TA抓紧创作!
赞赏

 
 
加入方案圈子
扫管理员微信号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