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数据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

   大数据     2019-04-17     2804    0    
核心提示:建立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手段,公安部门能够以更高效率完成对多种来源数据的分析,并揭示出不同行为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能够运用分析算法预测危险分子的行动趋势。形成“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的动态防控体系,通过强化治安管理、基础工作,以增加对可疑情况、可疑人员的发现力,为就预防与处置暴恐事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新形势下的公安工作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公安基础信息化更是大数据的挖掘和深度应用。大数据不仅给公安执法带来了变化,同时对于公安部的“四项建设”之首的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公安行业,安防大数据应用无处不存。
 
大数据产生大信息,大信息产生大价值,大价值才能有大服务、大实战;大数据为基础工作信息化提供支撑,而基础工作信息化又不断催生新的大数据。自1998年“金盾工程”实施以来,公安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各警种各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人口信息、出入境信息、交通管理信息、在逃人员信息、各类案件信息等大量基础数据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步入高速发展通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公安部党委作出大力推进“四项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指出:基础信息化是支撑,警务实战化是方向,执法规范化是基准,队伍正规化是根本,四者相辅相成。这标志着公安信息化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对此,必须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把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实施警务大数据战略,作实公安基础工作信息化。
 
一、“大数据”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警务数据作为数据的一种,其在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推动反恐维稳等工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下几个案例就足以说明:
(一)大数据能提高反恐能力
美国“911”事件后,国家安全局和交通安全局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开发了计算机辅助乘客筛选系统,为美国本土各个机场提供应用接口。该系统将乘客购买机票时提供的姓名、联系地址、电话号码、出生日期等信息输入到商用数据库中,商用数据库则据此将隐含特殊危险等级的数字分值传送给交通安全局:绿色分值的乘客将接受正常筛选,黄色分值的乘客将接受额外筛选,红色分值的乘客将被禁止登机,且有可能受到法律强制性的关照。

可见,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和分析手段,公安部门能够以更高效率完成对多种来源数据的分析,并揭示出不同行为间的互动关系,进而能够运用分析算法预测危险分子的行动趋势。形成“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的动态防控体系,通过强化治安管理、基础工作,以增加对可疑情况、可疑人员的发现力,为就预防与处置暴恐事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
 
(二)大数据能预测犯罪趋势
美国把20多年的犯罪数据和交通事故数据映射到同一张地图上后惊奇地发现,无论是交通事故和犯罪活动的高发地带,还是两者的频发时段,都有高度的重合性。这引发了美国公路安全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联合执勤,通过共治数据“黑点”,交通事故和犯罪率双双降了下来。预防犯罪特别是大规模暴力犯罪事件,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公安机关应以大数据为手段,提高从各种情报中“大海捞针”的水平,通过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和关联性,进行犯罪预测。犯罪预测必须立足于对犯罪规律和相关作用因素的充分的、客观地掌握,这需要以严谨的科学精神为依归,尊重事实,接受现实,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客观地得出犯罪活动的历史和现实的状况,为犯罪预测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大数据能推进案件侦破
2013年4月15日,美国波士顿在举办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发生连续炸弹爆炸案,导致3人死亡、183人受伤。案件发生后警方不仅走访了事发地点附近12个街区的居民,收集可能存在的各种私人录像和照片,还大量收集网上信息,包括信息社交网站上出现的相关照片、录像等,并在这些网站上向公众提出收集相关信息的请求。通过对各方面数据的比对、查找,警方从录像中截取出了嫌疑人照片并发出通缉令,从而为最终追捕罪犯提供了确凿的证据和可靠的参考。

在经济全球化、治安复杂化的国内外环境下,面对严峻的犯罪形势,电信诈骗、二维码犯罪、网络犯罪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显现出智能化、科技化的趋势,手段不断出新多变,犯罪分子的有关违法轨迹闪得快、藏得深,利用科技犯罪容易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和危害。为此,在大数据已然形成的格局下,公安机关必须占据“制高点”,利用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以提升工作的预见力,并实现对数据、人像模型、指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数据的融合处理、比对、辨析,最大化的精确分析,实现快速联动,精确打击。提升整个公安系统的战斗力,有效应对高科技犯罪行为。
 
(四)大数据能破解交通难题
今年,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亚信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负责人或代表齐聚上海。政要交通安全警卫要精确到秒,又要保证市民出行基本通畅,为破解这个难题,上海交警制定了一张表、两幅图:交通管制路段及时间表,市区分流引导图、入城分流引导图。管制线路状况、分流路段走向,一目了然。看似简单的图表,其背后却有着多个复杂的数据系统支撑——会算时间的智能红绿灯、随机应变的“潮汐车道”、道路交通事故分析预警系统、道口车驾查控系统等等。大数据,破解了大城市的交通难题。
 
(五)大数据能预防灾害事故
美国纽约市有大约一百万栋建筑物,其中古老建筑多,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也大。每年有差不多3000栋会因为火灾损毁。以纽约的城市复杂度,消防人员难以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预防火灾成了减少损失的重中之重。为此,纽约消防部门认为可以通过数据挖掘法实现这一目标。

通过分析部门所储存的文件列出那些容易发生火灾的高危建筑物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纽约市消防局的官员使用的是“60面”算法,根据引起火灾的不同影响因素。从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数据里划分出60个可能会产生火险的类别,包括区域居民收入、建筑物年龄、是否存在电气问题等因素,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发生火险的概率,为33万栋建筑物标注了风险指数,当官员们进行每周检查时,电脑就将会根据这一分数给出一个列表,并依次由高到低进行安全性排查。

有了数据挖掘项目的辅助,高危建筑物可以得到最高重视。在此之前,纽约消防局只能重点检查学校、图书馆这一类关键场所,其他场所只能做到随机抽查。此外,消防力量的配置都可以根据各个地区火险风险的高低进行配置,确保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有限的消防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六)稽查布控业务
当案件发生后,需要对嫌疑车辆进行稽查布控,一般采用布控车牌号,通过系统比对卡口车辆信息进行识别,但这种方式存在问题。当布控车辆从某个卡口经过时,拦截人员通常不在现场,等到拦截人员赶到现场时,嫌疑车辆早已逃之夭夭,从而失去布控的意义。对于这种情况,可实现移动警务、GIS系统有效关联,通过在GIS系统中绘制嫌疑车辆逃跑路线和防控识别圈,可大大提高拦截效率;
 
(七)车辆落脚点分析业务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越来越大,路网也越来越复杂,为迅速逃脱公安机关的抓捕,很多犯罪分子避开城区主干道(一般来说,城区主干道都装有电子卡口),逃窜到人员比较多的小区或偏僻区域。大华股份通过建设云卡口,通过视频实现卡口相机功能,对海量数据进行云卡口识别,结合GIS系统,将嫌疑车辆轨迹描绘出来,大大提高公安办案效率。
 
(八)伴随车辆分析
由于公众安全防范意识的不断提高,犯罪分子独立实施犯罪行为的成功率大大降低,因此,新时期的犯罪行为,开始表现为团伙作案。在踩点和作案时,犯罪团伙通常会使用多辆汽车,以提高成功率。从卡口系统的角度看,团伙作案具体表现为多辆车同时出没于特定卡口覆盖范围,利用该特征,我们可以从海量的卡口车辆数据中,提取满足特定条件(如车辆行进路线、车辆通行间隔时间、跟车数量以及分析起止时间范围等)的车辆,提高案件侦破效率。此外,在公安行业还有基于人脸识别的人脸卡口、视频摘要等安防大数据应用。

二、“大数据”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公安云是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可以通过有效地将这些大量高速、多变化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随时进行分析与计算,使得公安决策更精准,预测、掌握更多数据的隐藏价值。涵盖了公共服务、数据服务、基础资源服务、软件服务、平台服务等强大功能。此外,刑侦、治安、技侦、禁毒、网安、国保、交警等各警种均建有自己的各类数据库和应用系统。
大情报平台通过接处警统计数据,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趋势进行分析,发出四级预警;根据重点人员活动情况,实行积分研判,四色预警;并提供监控、常规管理、背景联查、特控等实战功能服务。
 
各项公安基础信息数据近几年呈几何数据上升,特别是省厅以信息质量与建设应用动态通报为抓手,每月通报排名,极大促进了各业务警种的信息数量与质量的大提升,并在公安实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据统计,在已破刑事案件中,有80%以上的是通过基础工作信息化手段运用破获的。
 
虽然,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基础建设、机制创新、支撑实战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提高了警务工作效率,增强了公安机关的核心战斗力,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公安基础信息化工作中的不足也越发明显。
 
(一)数据采集不足
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基层民警下沉时间不足,采集信息的民警人手少,全警采集的氛围不浓,采集的信息种类不多,数据体量不大,是信息化应用效益无法有效提高的最突出的一个瓶颈。
 
(二)数据质量失真
有的基层民警在录入信息时,不能严格按照信息采集录入规范进行操作,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格式不一,各大系统中不完整信息、错误信息甚至垃圾信息大量存在,直接影响了后期串并案、情报导侦和实施精确打击等信息的深度应用。有的基层民警不注重信息采集的时效性,信息录入不及时、更新不及时,该录不录、该撤不撤,无法保证系统信息准确鲜活。特别是出租房屋、旅馆业等容易成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之处的信息采集工作,由于没有做到实时录入、及时更新,有些犯罪嫌疑人或在逃人员虽近在咫尺,但系统中却没有其信息资料,民警本应能够通过查询信息系统,即能将罪犯轻松抓获,却费尽周折、事倍功半。
 
(三)数据关联孤岛
社会面数据方面,缺乏政府统一牵头,大多数地方尚未建立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和平台,对其他部门数据仍停留在公安自主采集层面,难度大、整合度低。公安业务数据方面,纵向数据开放度低——上级公安机关掌握数据资源尚未完全对下开放(以简单查询为主),无法综合应用;横向数据流通性差——技侦、网安、交警、监管等部门业务数据各自为阵、无法流通,交互应用支撑力不强;视频图像数据整合度低——现有公安视频监控、车辆智能抓拍、视频指挥等系统内图像资源尚未完全整合,社会面监控接入率不到15%,实战应用水平偏低。
 
(四)数据挖掘不够
现在绝大部分民警已经掌握了利用信息系统录入、查询的能力,但不少民警缺乏提炼、应用信息应具备的敏锐分辨能力和全面掌握能力,培训不足,经验和水平有待提高,应用手段有待丰富;另外,信息应用的专门人员欠缺,专门人才更多的是在疲于应付日常工作,作用发挥受到限制,无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目前的信息应用工作更多的只是信息预警,或者在事后进行警情分析,对实时性、深层次、连续性的调研工作不多,在实际工作中就体现为服务实战不力。
 
三、“大数据”的未来发展
公安机关如何做才能“顺大势”而“有为”做实基础工作信息化,大数据未来的发展和应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做好科学规划。
面对海量的“大数据”,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在现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公安“大数据”发展规划,明确具体任务和发展计划。
明确数据需求。应从公安机关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出发,梳理分析公安机关的数据需求,并根据需求的紧迫性,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数据采集计划。
 
明确投资预算。大数据需要云计算,数据的采集、储存、处理、分析等都需要技术设备件、软件的大量投入,在规划时一定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切忌重复浪费。
明确研发计划。“大数据”的应用,其价值就是根据数据建立一系列的预警指标和数学模型,但是公安工作内容较多且相互交叉,如果不加规划,就可能造成相关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劳动。因此,应从公安工作全局的高度,分门别类,制定相关研究计划,分步予以实施推进,并在实战中不断予以调整和补充。
 
二要夯实建云工作。
要迅速搭建“云平台”,整合现有虚拟化资源,建立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云资源池”,为全局各业务应用提供整合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基础运行环境,实现软硬件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与备份等)统一按需分配和管理。并依托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350兆无线集群、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高度共享、适应实战需求的情报指挥中心,推进扁平化指挥、网格化动态布警、多警联勤联值、巡处合一现代警务运行模式,有力提升指挥调度和应急处置效能。
 
要实时关联“云计算”,运用云计算技术,定义一套统一的应用系统接口标准,编制一套符合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接口规范。已建应用系统通过标准接口,实现与“孝感公安云”无缝对接。新建或改造的应用系统,建设方案要送审,技术上要按照“云计算”技术体系进行开发,涉及业务办公类系统,警综平台能够实现的功能,统一纳入警综平台中建设,涉及查询、比对、分析等综合类应用系统统一围绕“孝感公安云”、利用“云技术”实现。
 
要智能整合“云数据”,以省市县(区)三级共享协作为架构,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建立集中、统一的全市公安信息资源大数据平台。集中和整合各警种、各部门的情报信息数据和各类视频数据,统一数据接口访问方式,开放数据资源目录,建立接口组件标准,构建数据关联、挖掘分析服务,强化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如,可凭借省市情报、警综等八大平台和公安云搜索,强化情报信息深度研判,加快各类数据资源汇聚整合,推进大数据管理服务、搜索比对、智能轨迹分析、背景线索联查功能。

三要海量采集信息。
没有海量、鲜活、完整和准确的基础信息作支撑,信息化应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息资源越多,碰撞、比对生成有价值信息的机率就越大。
强化公安基础信息采集。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要着力强化重点人口、流动人口等人口信息采集,做到人员信息准确、鲜活、完整;深入推进旅店、网吧、出租房、洗浴场所等实名制信息采集;深化各类案事件信息采集。
 
强化社会信息采集。按照“人、地、物、事、组织”五要素,加强对辖区内凡涉及实名登记且与人员活动轨迹有关,如物流、供水、供电、电信用户、移动用户、联通用户、单位从业人员等具有公安实战价值的社会公共信息的采集。
 
强化基础信息质量。要严格按照“服务实战”、“数质并重”和“管用实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海量采集、录入基础信息,坚决杜绝信息张冠李戴,坚决杜绝重复信息、残疾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完整、鲜活。
 
延伸信息采集触角。在辖区政情敏感、社情复杂的场所、社区、村庄、单位等物建耳目、特情或治安信息员,将信息触角延伸至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确保信息收集钻得深、摸得透,最大限度地丰富信息量。
 
创新信息采集手段。未来物联网时代的警务将处于主动、集约、智慧的状态。要用好物联网的传感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人、屋、车、场、网”等各类治安要素实时信息采集和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从源头上构成立体化、全方位、多手段、自动化的控制网,最大限度地解放人力资源,将传统的人工采集转变为智能采集。
 
四要强化资源整合。
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是“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实践课题。对此,
必须提出数据汇聚需求。依托专题调研,深入研究把握数据库中已整合什么、利用率多少、还需整合哪些、如何整合等基础性问题。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来说,当前亟需提高的是信息的覆盖面和精准度;从基层反映情况看,亟需整合公共交通、移动联通用户等服务实战数据信息。
 
必须统一数据汇聚标准。不同于以文本存储为主的结构化数据,要实现“大数据”时代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关联应用,必须规范设立信息要素、类别、格式、特征等采集入库标准。具体来说:内部数据上,各部门要将整合的业务数据按照统一标准汇聚至数据中心,并由一个专职部门负责管理维护,实现警务数据的内部流通;上级条线数据上,打通县级小平台与上级平台业务通道,实现一体对接互通;外部数据上,由市政府牵头,以政府发文形式,明确公安牵头、各部委办局参与的工作职责,搭建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及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实现政务数据的外部流通。
 
必须明确数据汇聚责任主体。层级数据资源整合要对应采集,如市级公司数据应由市局统一采集,区、县级数据由区县局负责采集;要按照“建库属地”原则采集,即社会资源库建在哪里就由当地公安局采集;区县社会管理部门信息由区以公安局直(内)设单位指定采集;其他社会信息由派出所负责信息采集。
 
五要注重创新研发。
信息化工作实战经验来源于基层单位,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一线部门。公安机关要把既懂公安业务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集聚起来,力量不足的,可以从社会IT业从业人员中进行招聘,打造核心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还可沟通大专院校及电信、移动等IT人才相对集中单位,进行委托开发;同时,要根据自身需求,及时投入资金开发应用软件,利用科技力量,“短、频、快”地开发具有公安特色的小工具、小软件,通过实际应用反复校正磨合,不断提高完善,打造一批信息技术小成果,逐步实现信息警务的顶层设计与中层对接,中层对接与底层衔接,进一步优化应用环境。如针对社会信息应用,开发侦查基础平台,进行数据比对、查询,实现社会信息的综合应用。
 
六要提升应用效能。
围绕“大数据”服务实战问题,抓住关键环节,推动更加高效挖掘数据价值。
抓专业队伍。数据处理、加工提纯、平台开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要根据实战需要,差别化、分级化抓好人才选拔、岗位交流和业务培训。专业队侧重平台运用、案件串并、人案关联能力培训;派出所侧重基础信息采集、基本研判技能培训。进一步建强市局、基层所队两级专职数据清洗评估员队伍,提高入库数据质量和关联性。注重培养专家型人才,承担资源深度应用、专业系统开发等任务。
 
抓数据清洗。
健全常态化清洗评估机制,加强对海量数据的专业“提纯”,变原始信息为标准数据。下一步,我局情报信息中心将重点把清洗评估范围扩大至其他类型笔录、各类线索及新流入重点人员、新入库社会面资源等;专业队主抓本领域数据评估,搭建诸如涉黑人员、特殊高危人员等专业数据库;派出所主要落实好源头数据首道清洗责任,进一步提高基础数据质量。
抓情报应用。进一步完善三级情报研判体系,加强初期情报的深度加工和研判过程的精细控制,重点挖掘人、案、物深层次关联信息,提高内生情报产品落地转化效益。同时,发挥合成侦查队“孵化器”作用,对接做好团伙型、系列型案件经营深挖。
 
抓技战法推广。
技战法操作便捷、易于掌握,能有效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相对成型的信息化应用方法。应把技战法作为提高全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重要手段,大力强化战法研究和普及工作。可以组建一支技战法研究专业队伍,通过岗位能手网上答疑、侦技联合会商工作机制,积极研究新战法、新技巧;同时,要创新技战法展现方式,以要素梳理方法,以图形表现内容,便于民警记忆和应用。
 
抓信息化服务。要以网上公安推广应用为载体,依托信息化手段大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积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查询、网上办公等管理服务新模式,将群众办事的渠道由“面对面”拓展到“键对键”,用“信息在网上跑”替代“群众在路上跑”。
 
七要确保信息安全。
大数据时代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信息量的同时,也对数据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棱镜门”等事件背后凸显出大数据安全布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信息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此,公安机关必须针对现有平台加快建立严格的数据保密机制。
 
查询权限分级功能。建立查询信用等级制度,根据用户使用日志情况,对查询内容与工作关联性大、数据量大的用户适当增加信用等级(如情报官),对查询内容与工作无关的用户适当减低信用等级(如普通非研判民警),努力实现查询效能最大化。
 
查询系统日志管理功能。全面监测并记录系统使用情况,包括用户登陆、查询内容、关联信息等,通过智能监测,及时发现可疑操作。
 
八要兑现考核奖惩。
要扎实开展信息化“训比考”,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工作方法,向现代科技手段要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和公安事业迅猛发展。因此,必须要强化对信息化工作的“训比考”工作,切实掌握情报信息采集的重点、录入的要求和应用的技巧,确保人人会采集、人人会操作、人人会应用,对参训不达标的领导与民警,要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进行信息化知识补习训练,直到考核达标过关。
 
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公安基础信息化工作考评体系,根据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要从数据采集的总量、质量和数据使用量、作用率入手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工作考核体系,加强检查督办、并严格兑现奖惩,要把信息化应用考核与民警个人提拔晋升、职级待遇和单位的业务经费等挂钩,用刚性的奖惩措施强推信息化,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要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信息化工作任务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表彰奖励、提拔晋级“一票否决”,对负领导责任的,采取调整分工、调整岗位等必要的行政措施,达到“奖得心动,惩得心痛”的效果,让信息化方面优秀的民警在工作上有劲头、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
 
 

--结束END--

有问题投稿请发送至: 邮箱/3107232748@qq.com    QQ/3107232748

本文标题: 分析:大数据在公安实战中的应用

本文链接: https://518doc.fangan100.com/guancha/131.html (转载时请保留)

阅读更多
 
觉得有帮助,鼓励TA抓紧创作!
赞赏

 
 
加入方案圈子
扫管理员微信号